| ||
最新讲座的海报、录像和PPT |
我们的思维影响了观点,观点左右了行为。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得改变我们看待外界的观点,最终是改变思维。
然而,我们可能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今天在课堂上分享的时候,一位家长提到某位外表看起来活泼开朗,四平八稳的人,但内心世界好像又是另外一番光景。下面这篇文章来自《高效能家庭(注意是家庭,不是人士)的七个习惯》。Stephen R. Covey当时也不知道英文的出处,我放狗搜素,最终找到的版本估计算是原文吧。 课后,和一位家长从歌剧fiddler on the roof谈到传统。至少有两点需要归纳。 第一,每个传统文化里面都有一些没有与时俱进的成分,需要审视。 第二,要区分传统和传统主义(traditionalism)。具体到海外的中文教学来说,一个至今仍然存在的问题是传统和传统主义不分。传统主义类似教条主义,不知变通,拒绝改变。为了学习中文,继承传统,编者们生搬硬套将国内劝学勉学的课文用来教海外华裔,往往会让他们误解了传统。 第二天,她用了一个故事来回应。 关于传统让我想起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个老和尚带领着一群小和尚们念经,结果有一只猫跑来跑去,很让小和尚们分神儿。于是老和尚吩咐一个下手去把小猫抓住,然后把它拴在庙外的柱子上,这样大家就可以安心念经了。等念完了再把小猫放开。久而久之,他们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次在念经前都要把小猫拴在外面。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和尚过世了,不久小猫也离世。和尚们没了猫,他们无所适从,于是又去集市上买了只猫,依然按照旧日的规矩在念经。这样一代传一代,它慢慢就变成了传统。 “和尚们没了猫,他们无所适从,于是又去集市上买了只猫。”这个是不是和上面电影里讲的institutionalized类似? 上周六的父母成长班谈到恐惧和没有安全感,在此做些补充。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的忧虑往往是因为没有安全感所致。不过,我们不能为了消除忧虑,就成天唠叨,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忧虑,千万不要忧虑,忧虑是没有用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若真是这样的话,不仅不能消除忧虑,反而会变本加厉。哪该如何呢?首先得认识忧虑,之后得认可,再后是控制它。如同“风来疏竹,风去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一样,“是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这和阿Q精神的区别在哪里呢? 在于独立意志和自由理性。阿Q缺乏自我意识和深邃的思想境界。他是被动地选择,无可奈何地接受。其生命是被动、封闭的,体现在:糊涂、盲从。 而领悟be proactive的人,善用选择的自由,有理性、有责任地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不回避,不逃脱。其生命是敞开的、丰盛的,体现在:自律、无惧,像春雨润物细无声一样,影响着邻舍,感染着大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