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新讲座的海报、录像和PPT |
中文学校的职能和教育的内涵(一) 姒玉明 我需要声明一下,我个人是不够格来教父母们的。那我开这本班的目的是什么呢?一句话,创建一个平台和机会来,探讨问题,自我教育,进而在亲子关系和人际关系上有良好的沟通进展。 2006年,我的两个女儿开始上小学了,同时也开始学中文。那个时候,我也开始思考一些有关教育的问题。为什么呢?原因之一是她们开始上学,全盘接受美国的教育。原因之二是,当时我本人也接触美国的教育已经8-9年了,之前我在中国受过20多年的教育,在日本受过7年的教育。不过,在中国、日本和在美国的停留,并不是让我思考、反省教育的主要因素,而是我在其中,不断经历着语言的障碍和饮食习惯的差异、道德和价值观的不同、思想和精神上的鸿沟,令人感觉就像面团一样,在被一双无形的手揉来捏去,不停摔打,反复倒腾。这让我常常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比如说,我编《整全教育中文》第五册第五课“给孩子的一封信”就有我的切身感受。开头一段是这样的。 亲爱的孩子: 当我每次急急忙忙送你去学校的时候,当我语重心长提醒你要好好学习的时候,当我为你的教育而忧虑不安的时候,总要反复思量究竟要怎样教,到底要你学什么。 我10年前做的事情,在坐的各位曾经也做过或正在做。目前,我周六在长青中文学校教非继承语(non-heritage language)8年级,礼拜天在费城三一华人基督教会中文学校教继承语6年级。 不管在哪里上课,当我每次急急忙忙“梳妆打扮”,穿上最好的衣服,提着书包出门的时候;当我冒着风雨,或迎着朝阳开车行驶在路上的时候,我也会想:今天要教给他们什么?今天他们会对我有什么样的期待呢?同样,为这个父母成长班,我也早就在构思,我能分享些什么有用处的内容呢?大家花时间和功夫来听课,真的能有帮助吗? 如果没有帮助,那我们所做的就是虚空,就是捕风,就没有意义。那怎样才能有帮助呢?是不是能针对某些问题,找到一个短平快的解决之道呢?老实说,我本人不敢有任何承诺,也希望大家的期望不要太高。 至此,有人或许会问。那你究竟要做什么呢?我想,今天是第一堂课,主要是提出一些建议和问题。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只能在后面的课程里慢慢体会了。 第一条建议就是,当我们每次送孩子来中文学校的时候,是不是要想一想,他们在那里是怎样学的? 用的是什么教材?究竟学到了什么? 我们对他们学中文的态度是怎样的,以及是否有帮助,若有,如何进行的? 说到这里,一定会有人反驳说:“我送孩子来中文学校,就是为了省心。我交了银子,干吗还要操那份闲心?” 对于这样的反驳,我暂时会全盘接受。 在讲第二条建议前,我们先大致看看目前海外华人、华裔学中文的现状。先讲点笑话,这可能是少数或个别海外华人家庭学中文现状: 不学中文,岁月静好,母慈子孝。 一学中文,鸡飞狗跳,母吼子叫。 妈妈,女儿现在是青春期,您对我客气点。 丫头,老娘现在是更年期,你给我小心点。 接下来,说正经的。这是前段时间我在微信群里总结的四种情况: 1,父母教不了中文,送孩子来中文学校学中文。 2,父母教得了中文,但自己不教,送孩子来中文学校学中文。 3,父母教得了中文,在家教孩子学中文;或送孩子来中文学校学中文,并帮孩子学中文。 4,父母教得了中文,和孩子一起学中文,一起致力于教育和自我教育的teamwork。 在继承语中文学校,第1和4种情况占少数,先不说。第2和3种情况所占比列比较大,我就进一步分享。首先说第3种情况,父母教得了中文,也送孩子来中文学校学中文,并帮孩子学中文。这个需要赞赏、鼓励和嘉奖。以后,我会建议他们向第4迈进,就是父母教得了中文,和孩子一起学中文,一起致力于教育和自我教育的teamwork。 接下来说第2种情况:父母教得了中文,但自己不教,送孩子来中文学校学中文。根据鲁芳老师的贴子,这里面可能有例外,就是父母教得了中文,但自己不教,因为孩子的好朋友来中文学校,也就跟着来了。意思就是说父母原本没有想让孩子学中文的打算。这种情况喃,就另当别论了。 我要重点讲的是,父母教得了中文,他们希望或要孩子学中文,但他们自己不教孩子中文,在家里也不和孩子讲中文。他们觉得花点钱,把孩子送到中文学校来,就能坚决问题。对于这样的家长,我摆出一些事实,提出一些建议,共大家参考。如果不同意,不赞成,没有关系,各人都有选择的自由。 动物的一些属性是在娘胎里就已经具备了。比如说,大袋鼠将近100公斤,但新生儿只有花生米粒那么大,出生后需要自己爬进育儿袋里继续发育成熟。那是一个很长的旅程。袋鼠出生后要爬进育儿袋,这是与生俱来的属性。语言喃,就不一定了。就我目前所知,同样是华裔,如果他从小就在一个不讲中文的环境中长大,他学中文就和外国人差不多,比如对汉语拼音四个声调的掌握就很吃力。而那些在有中文语境里成长的华裔,就不一样了。至少,发音还是比较拿得准的。这个差别有多大呢?你要比较才知道。 怎样比较?你去教一教你身边的非华人同事中文,然后再去教那些在有中文语境里成长的7-8岁华裔小孩。你就知道教前者是多么艰难,而后者是如此容易。因此,在中文学习上,这些是“无形、无意识的”教育,其效果是惊人的,对他们的帮助是何等的大。但是,我们有些家长放弃了,其结果是,他们的孩子学得非常吃力,老师也教得吃力,家长当然也吃力,因为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才能让他们的孩子到达其他有中文语境帮助的孩子的水平。 另外,从2006年到现在,12年多了。中文教学世界里的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让我体会、感悟到这些或许有偏差的事。就是我们家长对中文的不重视,不关心,不在乎,或多或少在向他们专递了这样一个信号:中文不重要,但是却又要他们不放弃,这就让他们为难、甚至反感。作为家长,我们对中文、中国文化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他们学中文的态度和兴趣。我要在这里进一步展开讨论。 关于学习和传授,我的感想和领悟是这样的。大家都知道有些东西我们是在刻意传授,有意识、有目的地教育。遗憾的是,这些有意而为的东西,往往传递不到位,或者被大打折扣。而有些东西,不见得大家都感知的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教他们了,而且效率和效果都不错。例子就是,我们对人、对事马虎,他们就跟着我们学会马虎;我们口是心非,他们就会表里不一。 所以,我的要点是:在要不要让孩子学中文这件事上,家长首先要说服自己。自己觉得要学的话,最起码自己也要表现出对中文的兴趣。说到这里,有人或许会反问:孩子们学音乐,学画画,学英文,难道我也要在这些功课上表现出兴趣吗?对此,我只能说第一,中文和这些科目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大家可以思考。第二,就我个人来说,英文我教不了,音乐教不了,绘画教不了,唯一能教的只有除拼音以外的中文。因此,我就抓住这个机会,和孩子们一起学了整整十年。那么,这十年时间里,我们就仅仅学中文吗?当然不是,那还做什么了?有些比较了解我的人可能会说,编教材。那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接下来要讲的。 第二条建议:眼光要越过文字和语言,看到学校的职能和教育的内涵。 为什么要这样?就我个人而言,只有这样,我才能有驱动力,而且有源源不断的驱动力。为什么? 因为我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不一样了。据说,工作可以这样分三种, job(付出劳动获取报酬), career(一生所从事的专业,就是事业), vocation(召唤)。受感召的人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感,去从事某个活动或职业。下面是我本人,以我的经历来对job和vocation经行描述。更详细的内容,记录在《整全的教育》201页里。 去商店买菜,报税是job, 我巴不得以最小的劳力,最短的时间完成,否则,很容易变成一种累赘、一种煎熬。但是,编中文课本则是一种内在的需要,一种激情满腔的使命。这种倾注身、心、灵的耕耘,不仅让劳动者掌握卓越的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把他们从繁琐的劳苦中解脱了出来,因为他们与工作合二为一了。于是,人不再被劳动的枷锁所钳制,而是主动、自由地发挥体力和智力,以创新的意识和开拓的精神,给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或精良的产品。 因此,我是以这样的态度来教我女儿的,前后十年。我现在也以同样的态度在教非继承语八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是八年级的同学,但是,经过他们和父母同意,我们现在从一年级开始。原因是一,为他们打牢基础,知识的掌握一定要条理化、系统化;二,我想教给他们远比中文更重要的东西。什么东西呢?(下回继续讲) 总结 反思对学中文认识和态度 1 先说服你自己,如果觉得孩子需要学中文,那么家长最好参与进来。理由是,No involvement, no commitment. 2 怎样参与? 不要轻视、不要忽略、不要漠不关心,要尽心,要尽力,要尽情。风物长宜放眼量。眼光要越过文字和语言本身,看见后面比之更重要的东西:学校的职能和教育的内涵。 家庭作业:学校该有什么职能?教育该有什么内涵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