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新讲座的海报、录像和PPT |
今天,再介绍一位海归。这是正在编著的《整全教育》八年级(第八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还没有最后定稿。
恳请你们对事不对人,扔些砖头、瓦片、鸡蛋、西红柿之类的宝物,使劲砸。落井下石,鸡蛋里挑骨头等都中。
晏阳初(第一版) 1893年10月26日,晏阳初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4岁开始在父亲晏乐全创办的小学读书,接受儒家思想教育。不过,晏乐全当时也看到“书香之外另有世界,西学乃潮流所趋”,于是将少年晏阳初送到中国内地会开办的教会学校读初中。 1916年,晏阳初到美国Yale大学读书,1918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欧洲激烈进行,中国政府向德国宣战,派了几十万华工去欧洲战场挖战壕。晏阳初大学毕业后马上去法国当义工,服务从中国派去的华工。 由于很多华工都是文盲,因此,他最初的主要工作是白天代华工写信,寄给中国的亲人,晚上为他们翻译当天的新闻。后来,他想应该教他们识字、写字。怎样教呢?当时没有课本,华工们也没有很多时间,他就从复杂的中国文字中选了一千多个常用字来教他们。这个经历让晏阳初看到这些谦卑、普通的中国人缺乏的不是头脑,而是机会和教育。同时,他也明白了自己今后人生的方向。 战争结束后,晏阳初立即回到美国,进入Princeton 大学读硕士,在1920年获得硕士学位。不久,他回到中国,首先在湖南省长沙市开展“除文盲,做新民”的识字运动。两年后,他和另外一些人共同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平教会”(注1),开始在河北、河南等地开展义务扫盲活动。 随着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晏阳初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平民教育重点在农民的教育。因此,1926年晏阳初和一批海归来到河北定县开展乡村教育运动。3年后,在北京的“平教会”总部也搬到了定县。晏阳初的夫人许雅丽和孩子也从北京搬到了定县。 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愚、贫、弱、私”四大病。因此他们用以下四个方案进行改革。第一,编写简单、适用的课本教农民读书,攻克愚昧。第二,引入优良棉花和蛋鸡品种,增加收入,解决贫穷。第三,创办卫生院,普及医学常识,培训护士和医生,增强农民体质。第四,建立村民自治小组,培养团结、合作精神。这些方案通过实践证明有效,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并向外推广。 然而,抗日战争(注2)和第二次国共内战(注3)中断了乡村教育运动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乡村教育运动被取缔,晏阳初被迫离开中国,先去台湾,后去Philippines。1952年,他在Philippines开展了乡村建设运动,1960年,在Philippines成立了国际乡村建设学院(注4)。至今,这个非盈利组织已经在亚洲、美洲和非洲成立了10个分支机构,全都在通过教育、培训和交流,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人改善生活。 晏阳初克服了政治、语言和地理障碍,把在中国孕育的平民教育、乡村建设运动推向了世界。他的品格和领导力也激励、影响了无数人,包括外国人和海归。政府、民间和大学都肯定他的贡献,嘉奖他的成就。正如William Lyon Phelps教授在1928年,代表Yale大学授予他荣誉硕士学位时说(注5):“很少有毕业生能超过这个勇于创业、能干、无私的人在十年内取得的成就。他集非凡的智慧、创意,与大公无私、满腔热情于一身 ,开创了一项伟大的事业。” 编者:姒玉明 注 (1) 平教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ss Education Movements (2) 抗日战争:China'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1937-1945) (3) 第二次国共内战:Chinese civil war fought between Kuomintang and Communist Party (1945-1949) (4) 国际乡村建设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Rural Reconstruction (5) William Lyon Phelps said: “Few graduates have accomplished more in ten years than this enterprising, able, and unselfish man.” The citation commended his “extraordinary intelligence and ingenuity, combined with most unselfish and contagious enthusiasm for a great cause.” (William Lyon Phelps 是第六册第十课《幸福》的作者) 老师们,我诚惶诚恐地再来交卷。 这是《整全教育中文》第八册,是给8年级的,就是初中毕业生。学制要缩短,课堂要改善。他们初中毕业的时候,就学完第八册。想考AP中文的,就学这之后的第九册AP中文,学一年,在10年级的时候考AP中文。由于第八册全部是关于中国的事情,即使不考AP中文,也对中国有比较系统、全面、深入的了解。 由于用简体和繁体的人,对外国地名、人民有不同的译法,因此,保留了一些英文,没有翻译。而且,一翻译,又增加了生字量。一些词,比如海归在前面都已经学过了。这篇的生字不足10个,生词大约15个。 接着砸,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晏阳初(第二版) 1893年10月26日,晏阳初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是家里最小的一位男孩。他4岁开始在父亲晏乐全创办的小学读书,接受儒家思想教育。由于当时中国已经对西方开放,西学在中国逐渐流行,因此晏乐全将晏阳初送到中国内地会开办的教会学校读初中。 初中毕业后,晏阳初升入成都的一所美国高中。他后来考进香港大学和Yale大学,并在1918年从Yale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欧洲激烈进行,中国政府派了20万华工去法国战场挖战壕。刚进入基督教青年会工作的晏阳初被派到法国,服务中国的华工。他的工作是卖香烟、糖果,组织娱乐活动。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华工们非常想家,但是不会写信,因为他们大多都是农民、文盲。 一天晚上,几位华工来请晏阳初给他们的亲人写信,他高兴地代他们写了信。第二天晚上,又有十几位华工请他帮忙。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请他代写家信。晏阳初从华工们给家人的口述中,发现这些普通的中国人缺乏的不是头脑,而是受教育的机会。于是,他决定不再代写家信,而是要教他们认字、写信。然而华工们反对,因为几千年的传统观念认为,读书、写字是文人的事情,华工本来都是农民,不可能接受教育。面对阻力,晏阳初没有放弃,他在5千华工里找到40个愿意学习的人,开了第一期识字班。 接下来的一个大问题是没有适合华工们使用的教材。当时的很多书都是用文言文写的,对华工来说太难了,他们需要的是白话文。于是,晏阳初就选了一千多个常用汉字,编成课文教他们。4个月之后,35个学生通过了晏阳初的语文考试。考试的内容是写一封简短的家信,读一则简单的新闻。晏阳初在所有华工面前,为这些学生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毕业典礼,并发了毕业证书。随后就有两千人报名,要求参加第二期识字班。 晏阳初知道他一个人能力有限,因此就培训一些华工当老师,然后让他们去教别的华工。随着人数的增加,需求的增多,比如需要合适的课外读物,晏阳初就用白话文编写了《华工周报》,介绍中国的消息、欧洲的新闻等。报纸发行后不久,他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信中说: 晏先生,自从您办周报以来,我开始知道天下事了。但是,您的报纸卖得太便宜了,一份报纸才卖1分钱。这样下去,恐怕不久会关门,因此,我现在捐出自己在法国劳动3年节省下来的365个法郎。 这封信和随信附上的捐款深深地感动了晏阳初,促使他决定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平民,为他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1920年,晏阳初回到中国,首先在湖南省长沙市开展“除文盲,做新民”的识字运动。两年后,他和另外一些人共同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平教会”(注1),开始在河北、河南等地开展义务扫盲活动。 随着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晏阳初看到平民教育重点在农民的教育。因此,1926年晏阳初和一批海归来到河北省定县开展乡村教育运动。3年后,“平教会”总部也从北京搬到了定县。在那里,晏阳初认识到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愚、贫、弱、私”四大病,不识字只是其中之一的“愚”。为了让农民接受整全的教育,他们制定了四个方案。第一,用白话文编写简单、适用的教材教农民读书、识字,攻克愚昧。第二,引入优良棉花和蛋鸡品种,增加收入,解决贫穷。第三,创办卫生院,普及医学常识,培训护士和医生,增强农民体质。第四,建立村民自治小组,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乡村建设运动不仅在中国受到欢迎,也在国外得到了肯定。1960年晏阳初在菲律宾成立了国际乡村建设学院(注2)。至今,这个非盈利组织已经在亚洲、美洲和非洲成立了10个分支机构,全都在通过教育、培训和交流,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人改善生活。 晏阳初克服了政治、语言和地理障碍,把平民教育、乡村建设运动推向了世界。美国、菲律宾等国家的政府和大学都肯定他的贡献,嘉奖他的成就。正如William Lyon Phelps教授在1928年,代表Yale大学授予他荣誉硕士学位时说(注3):“很少有毕业生在十年内取得的成就能超过这个勇于创业、能干、无私的人。他集非凡的智慧、创意,与大公无私、满腔热情于一身 ,开创了一项伟大的事业。” 今天的反馈意见 感谢老师们不吝赐教。 红颜色表示需要改的,蓝颜色是文胜改的。 是家里最小的一位男孩(Not needed. None related to the goal of the story)。 我同意。 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华工们非常想家,但是不会写信,因为他们大多都是农民、文盲(Change to: 但他们大多都不识字,更是不会写信)。 我同意 一天晚上,几位华工来请晏阳初给他们的亲人写信,他高兴地代他们写了信。第二天晚上,又有十几位华工请他帮忙。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请他代写家信。晏阳初从华工们给家人的口述中,发现这些普通的中国人缺乏的不是头脑,而是受教育的机会。于是,他决定不再代写家信,而是要教他们认字、写信。然而华工们反对,因为几千年的传统观念认为,读书、写字是文人的事情,华工本来都是农民,不可能接受教育。面对阻力,晏阳初没有放弃,他在5千华工里找到40个愿意学习的人,开了第一期识字班。 (当华工们知道晏阳初可以帮助他们时,便请他帮忙给他们的亲人写信。起初只有几位,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都来请他代写家信。 晏阳初从华工们给家人的口述中,发现这些普通的中国人缺乏的不是头脑,而是受教育的机会。于是,他决定要教他们认字、写信。 然而华工们反对,因为几千年的传统观念认为,读书、写字是文人的事情,华工本来都是体力劳动者(我的意见,还是用原来的“农民”),不可能接受教育。面对阻力,晏阳初没有放弃,他在5千华工里找到40个愿意学习的人,开了第一期识字班。) 我同意 随后就有两千人报名,要求参加第二期识字班(当第二期识字班开始时,报名的人数一下子上升到两千人)。 这个需要商量。因为需要考虑原文的顺序问题。 随着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晏阳初看到平民教育重点在农民的教育。因此,(Remove)1926年晏阳初和一批海归来到河北省定县开展乡村教育运动。3年后,“平教会”总部也从北京搬到了定县。在那里,晏阳初认识到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愚、贫、弱、私”四大病,不识字只是其中之一的“愚”。(1926年晏阳初和一批海归来到河北省定县开展乡村教育运动。3年后,“平教会”总部也从北京搬到了定县。随着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晏阳初渐渐地认识到农民问题不仅仅是不识字,贫穷、体弱、缺乏互助精神也是农民问题的核心。) 这里有个因果关系问题,我综合了一下。 随着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晏阳初看到平民教育重点在农民的教育。因此,1926年晏阳初和一批海归从北京(新加的)来到河北省定县开展乡村教育运动。3年后,“平教会”总部也从北京搬到了定县。在那里,晏阳初认识到农民的问题不仅仅是不识字,还有贫穷、体弱和缺乏互助精神(文胜将这里改得非常好!)。 谢谢鲁老师!那是最好的检验。“一条”新闻可能要比“一则”新闻易懂。 是的,九年级去考的话,需要抓紧,因为考试在5月进行。另外,很多人考完后,就不学中文了或也不来当TA或当不了TA,如果10年级考的话,可以多学一年。 多谢顾老师的高见,只用这一句。 “Few graduates have accomplished more in ten years than this enterprising, able, and unselfish man.” 感谢爱国者,高人啊!上面这句就这么翻译: “很少有毕业生在十年内取得的成就能超过这个勇于创业、能干、不自私的人。
从这里开始
第三版 晏阳初 1893年10月26日,晏阳初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他4岁开始在父亲晏乐全创办的小学读书,接受儒家思想教育。由于当时中国已经对西方开放,西学在中国逐渐流行,因此晏乐全将晏阳初送到中国内地会(注1)开办的教会学校读初中。 初中毕业后,晏阳初升入成都的一所美国高中。他后来考进香港大学和耶鲁大学,并在1918年从耶鲁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欧洲激烈进行,中国政府派了20万华工去法国战场挖战壕。刚进入基督教青年会(注2)工作的晏阳初被派到法国,服务中国的华工。他的工作是卖香烟、糖果,组织娱乐活动。 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华工们非常想家,但他们大多数都不识字,更不会写信。于是他便开始帮一些华工给家人写信。起初只有几位,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都来请他代写家信。晏阳初从华工们的口述中,发现这些普通的中国人缺乏的不是头脑,而是受教育的机会。因此他决定要教他们认字、写信。然而华工们却不愿意,因为几千年的传统观念认为,读书、写字是文人的事情。面对阻力,晏阳初没有放弃,他在5千华工里找到40个愿意学习的人,开了第一期识字班。 接下来的一个大问题是没有适合华工们使用的教材。当时的很多书都是用文言文写的,对华工来说太难了,他们需要的是白话文。于是,晏阳初就选了一千多个常用汉字,编成课文教他们。4个月之后,35个学生通过了晏阳初的语文考试。考试的内容是写一封简短的家信,读一条简单的新闻。晏阳初在所有华工面前,为这些学生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毕业典礼,并发了毕业证书。随后就有两千人报名,要求参加第二期识字班。 晏阳初知道他一个人能力有限,因此就培训一些华工当老师,然后让他们去教别的华工。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需求的增多,比如需要合适的课外读物,晏阳初就用白话文编写了《华工周报》介绍中国的消息、欧洲的新闻等。报纸发行后不久,他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信中说: 晏先生,自从您办周报以来,我开始知道天下事了。但是,您的报纸卖得太便宜了,一份报纸才卖1分钱。这样下去,恐怕不久会关门,因此,我现在捐出自己在法国劳动3年节省下来的365块钱。 这封信和随信附上的捐款深深地感动了晏阳初,促使他决定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平民,为他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1920年,晏阳初回到中国,首先在湖南省长沙市开展平民教育识字运动。两年后,他和另外一些人共同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平教会”(注3)。当时平教会主要在华中、华北的城市开展义务扫盲运动。 随着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晏阳初看到平民教育的重点应该在农村,因为农村的文盲更多。因此,1926年晏阳初和一批海归从北京来到河北省定县开展乡村教育运动(注4)。3年后,平教会总部也从北京搬到了定县。在乡村和农民一起生活,晏阳初认识到农民的问题不仅仅是不识字,还有贫穷、体弱和自私。为了让农民接受整全的教育,他们制定了四个方案。第一,用白话文编写简单、适用的教材教农民识字。第二,引入优良棉花和蛋鸡品种,增加收入。第三,创办卫生院,培训护士和医生,普及医学常识,增强农民体质。第四,建立村民自治小组,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乡村建设运动不仅在中国受到欢迎,也在国外得到了肯定。1960年晏阳初在菲律宾成立了国际乡村建设学院(注5)。至今,这个非盈利组织已经在亚洲、美洲和非洲成立了10个分支机构,全都在通过教育、培训和交流,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人改善生活。 晏阳初克服了政治、语言和地理障碍,把平民教育运动、乡村建设运动推向了世界。美国、菲律宾等国家的政府和大学都肯定他的贡献,嘉奖他的成就。正如William Lyon Phelps教授在1928年,代表耶鲁大学授予他荣誉硕士学位时说(注6):“很少有毕业生在十年内取得的成就能超过这个勇于创业、能干、不自私的人。” 编者:姒玉明 注: 中国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 a Protestant Christian missionary society founded in Britain by Hudson Taylor on June 25, 1865. 基督教青年会:the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YMCA) founded by George Williams on June 6, 1844. 平教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ss Education Movements 乡村建设运动:Rural Reconstruction Movement (5) 国际乡村建设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Rural Reconstruction (6) William Lyon Phelps said: “Few graduates have accomplished more in ten years than this enterprising, able, and unselfish man.” (William Lyon Phelps 是第六册第十课《幸福》的作者) © 2012-2023 by Yuming Si. All Rights Reserved. Contact: info@holisticedu.us |